欢迎大家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王朗历史陈列馆。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通过王朗岁月、保护初探、科学保护与新的征程四个章节,以时间为轴,运用图文、老旧照片、数据、多媒体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从森林采伐的岁月到步入国家公园时代近七十年的风雨历程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为序厅,序厅以“奋进七十载,谱写新华章”为主题。沙盘模型直观地展示了王朗所处的地理地形特征。通过视频介绍,展示了王朗片区的地理位置、多样生境以及丰富的珍稀物种资源。通过与触摸一体机的互动,您可以了解到王朗保护区的范围、物种分布、管护站位置等具体信息。

  “王朗岁月”,该部分以时间轴为序,通过年代照片及相关文件展示了王朗自1952年开始森工采伐到2021年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的生态保护历程,介绍了期间重大事件节点,谱写出王朗七十载砥砺奋的生态保护华章。

  星空·综合体育

  1952年底,川北伐木公司进驻王朗林区,开始了为期六年的森工采伐。照片附图为木材运输时的场景以及相关的林区调查资料。

  1955年,全国林业会议提出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在此期间,平武森林经营所正式成立。照片为我们展示了当年平武森林经营所干部们(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前身,左边两个人是两夫妻,冷谷旸和李懿,冷老爷子从1955年就在王朗,对王朗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合照以及当时手绘的平武林区图。

  1963年,四川省林业厅明确在平武县王朗林区等5个地方建立自然保护区。文件展示了1956年划定天然林禁伐区的历史背景,王朗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报告文件以及保护区建立之初的范围示意图。

  1965年,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同意建立王朗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文件正式下达,王朗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范围包括豹子沟以上王朗营林队所管辖范围。

  200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王朗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照片附图展示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相关批复文件,以及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2017年1月31日,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大熊猫国家公园进入试点建设。王朗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图片展示了王朗片区的功能分区。

  2021年10月12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内的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王朗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展馆的第二章节 ——“保护初探”,该节以时间为顺序,通过记录照片、宣传报道及文件书籍等相关内容的图片展示,以及早期大熊猫宣传影片展示,生动讲述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建立后,老一辈保护区工作者紧密围绕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资源调查、大熊猫科研等方面积极探索的故事。

  平武森林经营所从1955年开始通过种子直播、野生苗植树、促进天然更新等手段进行人工营林作业,1962年王朗林区停止森工采伐后,森林经营所加大营林力度,砍伐迹地均已恢复原始森林样貌。图片展示了平武森林经营所营林作业的相关工作材料、工作开展场景及营林前后森林面貌的对比。

  1967年底至1969年七月,在钟肇敏等同志的争取下,林业部狩猎事业部组织开展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第一次深入了解了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数量等问题,为大熊猫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照片展示了参与本次调查的科研人员合影及工作照,本次调查成果形成《四川省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初步调查》并于1974年刊登于动物学报。

  1968年,王朗自然保护区组织面积测绘组对保护区边界和地形进行了测绘,确定保护区面积为27700公顷,保护区边界第一次被明确。照片展示了图中是调查人员及相关领导合影,以及保护区界标首次树立的照片。

  1973年5月,《人民画报》刊载《四川省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见闻》,用中、英星空·综合体育官方网站、法、德等5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这是我国新闻和摄影工作者第一次向国外介绍中国自然保护区,也是王朗保护区第一次在全国媒体的报道。此次报道扩大了大熊猫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此后,通过权威媒体、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报道,王朗保护区逐渐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更为其他保护区的宣传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

  1974年,王朗自然保护区所处的摩天岭山系大片箭竹陆续开花结实枯竭,导致大熊猫食物短缺,有许多大熊猫特别是老弱病幼个体因饥饿而死亡。据统计在平武发现大熊猫尸体64只,其中仅王朗就有13只。大熊猫救助成为王朗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期间,王朗人不畏艰辛,救助了许多大熊猫,为助力大熊猫种群延续作出了极大贡献。图片为我们展示了竹子开花时的灾情,以及平武救助大熊猫的场景。

  1980年,保护区受财政制度影响面临财务窘境,为推进保护区工作,王朗通过“以木换路”、“以木换桥”的方式,完成了道路和桥梁修建,并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完成了电站修建、员工宿舍修建、购买车辆、熊猫饲养室修建等工作,为保护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985年,平武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签订了由林业部下达并提供科研经费100万的“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研究”。研究在王朗自然保护区进行,持续时间达10年,项目研究最后形成了《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研究》,该研究成果在当时引起轰动,荣获多个奖项。照片展示了该研究中的生长环境因子监测及主食竹复壮实验,以及《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研究》的部分篇章。

  您目前所处的位置为展厅第三章节,主题为——“科学保护”,该节通过文字、照片、实物及视频的展示方式,记录了王朗保护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管理能力、科研合作以及监测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在这一时期,王朗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在保护、监测、科研、社区共建、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卓越成效,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1997年,由省林业厅、WWF举办的“岷山地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在王朗率先举行,为保护区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图片展示了相关的培训照片。

  1997年,WWF在四川平武县启动了大熊猫分布区域首个“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ICDP)”,王朗成为项目重点示范区域。图中照片展示了ICDP项目开展的部分工作现场记录。

  1997年,为指导保护工作开展,王朗自然保护区率先自行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监测工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帮助王朗保护区设计了生态监测技术规程,同时,保护区工作人员积极钻研先进技术,自学3S技术,开启了保护区数字化管理的先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图片展示了王朗的24条生态监测样线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并应用3S技术开展保护工作的场景。

  2004年6月王朗拍到首张使用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照片。此后,王朗率先采用公里网格方式进行红外相机野生动物监测,该方案此后被纳入四川省和全国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规程星空·综合体育官方网站。图中展示了王朗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左侧橱窗展示了保护区至今为止使用过的6代红外相机,正是它们记录了视频中所展示的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野外生活状态影像,在红外相机的帮助下我们才能更清楚这些山野精灵的生活习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保护工作的开展。

  2004年,王朗与北京大学合作进行了保护区内大熊猫发情区域嗅味标记和嗅味树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王朗自然保护区率先开始把大熊猫嗅味标记和嗅味树作为监测指标纳入生态监测体系。图片为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正在进行嗅味树标记,以及野外工作人员对嗅味树进行测量记录的场景。

  2003至2004年,王朗自然保护区率先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合作采用DNA技术评估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相关技术后被应用于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项目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在《CURRENT BIOLOGY》发表。

  秉承开放的心态,王朗自然保护区在此时期提出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以吸引科研”的模型,着力构建开放式的科研合作共享平台,让王朗成为生物学者开展生物科学合作研究的首选保护区之一。截止2022年底,以王朗为主要研究区域的科研文章共计294篇。据不完全统计有60余名博士在王朗完成毕业论文研究。流程图展示了王朗数据共享机制的开展模式,照片展示了与王朗开展科研合作的部分科研机构以及共建基地挂牌。

  在平武ICDP项目的支持下,王朗于1998年开始按照国际模式探索生态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王朗案例”。同时启动生态旅游NEAP认证。2006年,王朗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认证的单位。王朗生态旅游典型案例被收纳入国内大专院校教材。图片展示为当时旅游培训和活动开展时的场景。

  2006年,王朗率先开展“碳汇”实践。与3M、UTC开展了王朗退化栖息地植被恢复项目,与欧莱雅公司、芭莎必须时尚栏目、北京“索尼探梦”科技馆、《财经》杂志等开展了零碳旅行实践。

  针对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王朗在ICDP项目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社区发展,助力周边社区经济转型,2004年助力社区林副产品入驻家乐福超市;2008年推行了“南五味子可持续采集”项目,并与美国药业公司签署长期购销协议。图为王朗与白马社区开展社区共建部分工作的现场记录,并展示了“南五味子可持续采集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南五味子实物产品。

  除持续强化保护区自我管理之外,王朗自然保护区积极探索保护管理新模式,2006年推动了火溪河流域管理和以社区为主体的“协议保护”项目在平武进行试点;2010年推进了黄土梁大熊猫走廊带建设项目落实;2012年推动了第一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老河沟社会公益型保护地建立;2015年推动了四川省第一个省林草局审批的“平武县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建立。照片展示了几这个项目的开展情况。

  2016年,四川王朗亚高山暗针叶林25.2公顷监测样地建立,王朗大样地由王朗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大学星空·综合体育官方网站、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共同建设。大样地的建设致力于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变化、森林更新演替、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研究,为保护区乃至西南横断山区的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图片展示了平武大样地的范围及大样地监测工作开展过程工作照片。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展厅的最后一个章节 “新的征程”,该节展现了王朗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时代以来的工作进展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2014年王朗开始进行自然教育规划,经多年实践,开发了科学志愿者、中小学生自然体验、国际研学班等自然教育课程,研发了本土自然教育教材,孵化了多家自然教育合作机构。照片记录了王朗开展的“我为家乡而自豪”、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科考夏令营等重点自然教育活动场景。

  在新的时期,王朗的生态监测也迎来质的突破,通过“岷山永久性森林大样地”、“中科院王朗山地生态遥感综合观测试验站”、“中科院王朗无人机综合验证基地”等项目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体系,图片展示了保护区监测工作开展现状。

  2021年9月,王朗首次记录到雪豹的存在,也是岷江以东的第一个确切雪豹记录,将全国雪豹分布区向东推进。该发现侧面证明了王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图片展示了“岷山山系中段雪豹及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该调查旨在了解雪豹种群现状、栖息地分布、生态学等基础信息,有效填补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中段地区相关研究空白。

  保护区内的禁牧工作是协调社区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2015年王朗自然保护区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在整个保护区范围内实施了科学禁牧工作,成立整治工作专班,遵循“分清主次、综合推进”指导思想,坚持引导为主,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修复,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禁牧工作提供了借鉴。图为保护区工作人员帮助牧民转移保护区范围内的牲畜。

  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是王朗一直以来致力突破的工作,“大熊猫友好产品”的认证工作就是有效方式之一,在全球首个大熊猫友好型认证标准发布现场,来自平武的南五味子成为中国首个获认证的产品。2022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启动了特许经营试点工作,作为首批试点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王朗积极参与探索,旨在突破难点,探寻适合本土的生态价值转换措施。

  最后,我们来到展厅的最后一个部分,视频展示了王朗片区近期的工作开展情况,墙上的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了王朗一直以来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努力。这里醒目的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时刻提醒我们要坚持生态发展观,以生态安全为己任,热爱生态保护事业,共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